
【忆往昔峥嵘岁月·母校记忆】

陈航校友毕业照
陈航校友是我校建校第三届校友,和母校的感情至深至切,也是最早一批陪伴母校发展起来的学生。她对母校、母校的老师,尤其是当时对树大师资力量提供很大帮助的施奠东局长有着很深的感激之情。

陈航校友、王家扬校长与原杭州园文局局长施奠东先生合影(2015年,湖畔居)
“施局长在风景园林界有着很大影响和威望,他帮助学校推荐了很多功底很深的老师,又通过任课老师再推荐年富力强、实力强劲的兼职老师,当时我们的课程实用,接地气,学习知识面比较宽,比如园林概论、建筑初步、建筑制图、材料力学等等课程,都是浙江大学的老师来上。又比如园林建筑设计,我们的三个建筑设计老师是同济大学的同班同学,当时一个是杭州园林设计院的总工程师陈樟德老师,一个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方子晋老师,还有一个是杭州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姚振声老师。并且这些老师各有专攻,当时的学生们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擅长的方向追寻相应的导师。”
除了个人学习的经历,还有对树大老师的深刻印象。
“教我们美术的赵老师初看像一位极普通的北方老太太。不出手根本感觉不出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她教我们眯着眼感受光线的明暗、轻重,她教我们上色而不是涂色,她教我们大胆果断地在湿润的画纸上表现雨景和雾景。也是由于赵老师,使我始终偏爱水灵透明的水彩画,一次在镜湖厅写生,为着要赶快完成任务与同学们看电影,我将就着快速画好,将画稿悄悄夹进赵老师的画夹,低着头尽量不引起她注意,没想到她好像有感觉似的,从正在巡视的另一拨同学那里返身检查画夹,‘嘿,陈航,平常你不会这么快交稿的,我来看看,嗬!色彩真纯,手笔真大,可真敢画啊,我可不敢看啊!想调皮?时间还早,重画!’耍小聪明总要付出代价的。”这些如此生活化的记忆在陈航校友脑海中印象深刻,时隔这么多年,她回忆起来仍是津津乐道,我们作为后辈听起来更是饶有兴趣。
陈航校友在校期间获得荣誉—优秀团干部 陈航校友在校期间获得荣誉—一等奖学金
陈航校友还对曾经树大的教学风格有着颇深的印象,“省建筑设计院的方子晋老师,当时已经是总建筑师了,那时全国的公共建筑、风景园林建设方兴未艾,省院被赋予的职责和期待更不一样。他是相当忙,也是十分用功的前辈。方老师白天的课从不落下,看着我们渴望,“吃不饱”的眼神,方老师说正常课只能排这些,你们要是有兴趣晚上给你们开讲座,添小灶,完全自愿。我们大家都很自觉、很兴奋地参加,在当时翠苑电子大楼的顶楼,黑压压一屋子人。方老师给我们放映和讲解幻灯片,分享他的作品,以及他在中国香港、德国交流时拍的建筑风景、城乡街景等照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甚至争论。方老师说,我很羡慕你们,思维活跃,要好好珍惜,毕业后你们将成为主力军,整天埋头搞设计可能没那么多时间看资料更新知识了。由此,也激励我后续不断继续学习。”还有许多陈航校友回忆的精彩往事,我们感受到当时的学校师生,抱着责任与担当共同建设着学校,没有他们当时的努力,便没有我们学校美好的今天,感谢前辈们的付出。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老一辈校友和老师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品质,鞭策自己,努力向她们看齐,继续把我们的树大建设的越来越好。
【授人以渔·访谈提炼】
①“园林是一个需要触类旁通的学科”
Q:陈处,您能谈谈对我们风景园林专业的个人见解吗?
A:我们园林绿化,并不是说只是绿化,只是种树,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讲,园林事实上是一个综合的学科,琴棋书画、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建筑史、植物动物学、美学、中外史学,这些啊都应该要触类旁通。当时我就多看书,多游山玩水,多品味古今,都是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你看这些老前辈他们捐赠过来的书,涉猎的范围非常广,这个其实就是一种积累,对世界、对民族文化、对风景园林的一种认知和大爱。然后你要去做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管理,就可能有这么一个综合的理念。我们讲园林是综合学科,也有老师说是交叉学科,也就是说什么东西你都要涉猎和了解。还有些老师说园林是边缘学科,但是这个的边缘那个的边缘,所有的边缘合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交叉和综合学科。

陈航校友与走访团成员合影留念

陈航校友与园冶寻访团分享老照片
②“学习风景园林专业要多‘游山玩水’”
Q:陈处,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园林这个专业呢?
A:我觉得我们园林可能要多出去走走,我们经常说要游山玩水,走遍千山万水,你去了以后,就会有你的感悟在那里,你到北方皇家园林,到我们这边江南园林,到南方是岭南园林,然后你到世界各地去看,你到英国可能就是自然式的风景园林,你到意大利是台地园林,法国又是规则式的园林,各具特色。民族的地域的就是她的生命力,不一样的东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对自己对专业或者说对今后工作的一种视野和格局,那是一个综合的素养,我觉得润物细无声,就在这么样潜移默化当中,慢慢你可能喜欢上了,然后也要以你的工作和行动去感染他人。
③“天地很广,大有可为!”
Q:陈处,您觉得我们园林人的使命是什么?
A:生活好了,要共同富裕,物质的、精神的,园林要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家都觉得身边的美触手可得,这我觉得也是我们风景园林人的一种义务。我这几十年来从事的这些工作,事实上始终没有离开过风景、园林、绿化,这6个字,但这6个字触类旁通又衍生了很多知识,每个阶段发展的要求和使命也会不一样。我们要走向社会,孩子们的职业也不尽相同,能够把我们在这个专业得到的修养素养,以及自己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和气质,回馈社会,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觉得我们园林人不要把自己做小了,我们做的事情你往大了说就是一种使命担当,就是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是一项美的事业,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所以我说,孩子们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今后天地会很广,大有可为!
④“先锋的时代,先锋的人才”

1990年毕业时的陈航校友
Q:陈处,您曾担任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也主持编写多份专业基础资料及教材,创造了多个全国首次。您能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生涯吗?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走到现在?
A:我觉得我们也是赶上了好时代,90年到00年,00年到现在。从我自己来说,最早我是设计、施工都做,我觉得不要怕苦,现在同志们还在问我,当时觉得苦不苦?我觉得我真的是很高兴很投入其中,从六和塔学习施工起步,慢慢又开始在西湖景区搞设计,拓展至外省搞规划和设计。遇上了好时代,也遇上了好老师,当然我觉得孩子们自己想要是很重要的,自己去学,自己去摸索。后来我到建设厅,承担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这一块,我的前辈张延惠处长手把手地教我,从打电话、写通知教起。老处长目前已80多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从她身上有学不完的好品质。当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前辈的首肯或带领下,干了几件大事,浙江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后来有一段时间,根据党组安排,我又到其他的岗位工作。之后去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对于浙江来说,我们有59个风景名胜区,22个是国家级,国家级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位,我们当时的保护发展理念在全国都走在前面。浙江的风景园林工作都是前辈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果,我非常敬重他们。因为国家机构改革,我来到浙江省林业局,现在在国土绿化处。孩子们,在职业发展中,岗位的变化很正常,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从树人大学毕业后,我又报考浙江大学读专升本,取得学士学位后,又报考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方向是城市规划。持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适应岗位和社会发展需要。《浙江园林》是省风景园林学会的刊物,2002年创刊,印象很深,从责任编辑到副主编,十年间,每一期每一篇稿子我都认真看,这是一份责任心,同时,我从每篇文章中也学到很多新知识,挺高兴的,当然比人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正常的。
【继往开来学子仁·期望后辈】
“多看一些散文”
陈航校友提到我们应该多去读唐诗宋词,一些散文,她为我们推荐了梁实秋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林语堂的散文、陈从周的散文,宗白华的《艺境》。“风景园林跟散文的描述总可以感到相通之处,好的内容离不开国学底蕴、丰富阅历、真实场景、品质生活。”
“不要怕苦”
1991年六和塔落架维修陈航校友施工现场合影 1991年六和塔落架维修陈航校友手写公告牌
陈航校友在90年代的时候,设计、施工都曾涉猎,当时也曾参与杭州六和塔落架维修的建设,“59.89米高的塔每天上上下下爬好几次,有时跟着郭黛姮老师,有时跟着文物专家,有时跟着工程项目经理,有时跟着木工、泥瓦工、架子工、砖雕工大师傅,更多的是自己去,看明层,钻暗层,找资料,手绘图,学“把式”,不亦乐乎,人也晒得黑乎乎。”当时她不怕苦不怕累埋头苦干,沉淀自我,这样的实践经历也深深的影响了陈航校友今后的工作,她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们不要怕苦,不要怕困难,迎难而上。
“要学会‘偷拳头’”
陈航校友和我们分享到在施工时拜见的师傅,这些师傅很有见地,都是当时业界的“大咖”,跟着他们虚心学习,一招一式,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师傅靠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我们一定要沉下心,用心看,用心想,用心记,用心学,做个有心人,要去‘偷拳头’,当然自己要有悟性。”
【陈航校友履历及成就】
1990年毕业后曾就职于杭州园林文物管理局工程处、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目前在浙江省林业局工作。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和校团委委员。
1992年,获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委员会颁发的市园文局系统职业道德演讲赛一等奖。
1998—2000年,作为项目副主持,组织完成并通过省级鉴定的“浙江省城市绿化遥感调查”,在全国属首次,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0年,获省政府颁发的“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组织编制完成《浙江省城市园林植物操作技术规程》。
2001—2004年,作为编委成员完成《浙江省园林绿化项目经理教材》和《浙江省园林绿化五大员岗位培训教材》,并开展全省培训。
2002—2004年,负责组织协调建设并管理,由省政府赠送的“越秀园”项目(永久园)获日本静冈国际花卉博览会大奖(第一名)。
2009年,被共青团浙江团省委、省综治委、省高院等16家单位联合表彰为“浙江优秀青年卫士”。
2012年,被评为2010-2012年度省直机关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
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信访局表彰为全省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工作者。
2015年,被省建设厅授予三等功一次。
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
2021年12月,作为编辑部副主任,参与主持《浙江通志·风景名胜专志》编辑出版工作。
(撰稿:城建学院园冶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