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工作,4月6日(周二)下午及4月7日(周三)上午,学校召开了“十四五”六个专项规划汇报会,学校校长李鲁、校党委书记章清、副校长童国尧、副书记王军、副校长叶时平、特聘顾问陈智、各学院院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周朝成主持。

会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科研与社会合作规划、学生发展规划、国际化办学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校园基本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汇报。针对上述专项规划,各学院院长主要对学科专业布局、科研指标支撑申硕、学风建设与学业评价、国际化考核指标、信息化应用功能以及校园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章清书记在谈到学科规划时指出,学科建设规划一定要起到引领作用,要找到初衷,将学科建设与申硕培育一体化,要统筹规划好学科总体布局;在科研方面,科研核心指标设定要合理,目标要符合我们的申硕和社会服务需求,同时要围绕目标制定保障措施和扶持方案,提升教师的科研动力。
李鲁校长在六个规划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意见。第一,学科规划是所有专项规划里的指南性规划,要提升到这样高度来认识学科规划。各学院要做到一院一学科,并做好学科生态位的分析;全校教师均参与学科建设,要考虑跨学院、跨专业、跨校外来做学科建设;要基于目标导向,重点突破申硕,形成一整套的配套政策为规划落地服务。第二,科研主要针对学科指标来支持学科建设目标,学科、科研要做好对接。要围绕存在的问题,通过路径设计去解决科研指标实现,要进一步提高国家级项目及其论文指标;具体目标要做好分解,到学院、学科建设重点平台上去对接主题和目标,同时要加强以应用型研究吸引地方合作。第三,学生专项规划要明确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在有关指标方面要做好和相关职能处室的对接,在举措方面要要设计几个专项作为抓手,如对于学风可以设计学风建设计划,形成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推动学风建设。第四,国际化办学首先要明确是为人才交流和学科建设服务,十四五期间国际化办学要聚焦标志性的国际化合作高地来带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要对接各学院、尤其是各研究院的专项,要有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第五,校园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一实一虚”的基本建设,尤其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潜在机会,两个规划建设都要为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要和各部门、各学院做好对接,在项目实施上明确重点计划,做到整个方案实施有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