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喜欢当一个这样的农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桃种李种春风。”她就是吴荣兰老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学生们总是亲切地称呼她——“兰兰”。自2008年入职浙江树人大学,已有11年了,工作至今,获奖无数,学生评教多次专业第一。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兰兰老师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我们都很喜欢她。”商英172的陈思齐眼里的兰兰老师一直可亲可爱。在她的课堂上,不仅专业内容过硬,而且“课外”内容也往往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其实,身为一名研究英美文学的英语老师,吴荣兰心中也常怀着一份责任焦虑:教授、学习英美文化当然是必须的,但也要强调中国自己的文化,不能让学生们被全盘西化。“外国语专业的学生,其实很容易学了外国文化却丢了中国文化。”她说,“所以,我觉得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坚持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容易失去文化自信。”
因此,在讲到英国的绅士风度、绅士行为的时候,吴老师常常会 向同学们介绍儒家之道的君子之行;在学习到英国美丽乡村的时候,她会讲近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讲很多浙江的美丽乡村,让同学们为自己的文化、国家而自豪。

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
学生们提起兰兰老师,常常会用“非常喜欢”或者“超级喜欢”这几个字。很多同学表示,从来没见到过兰兰老师生气的样子,觉得吴老师“温柔而又知性”,就像是一株脱俗的兰花,总是默默地散发着幽香。而吴荣兰老师自己,却总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教师。
温柔的吴老师也有自己的规矩。在她的课堂上,有这么两条铁打的准则:1.上课不要睡觉,不能迟到也不能旷课,如果真的有事情要和老师讲。2.为了保证公平起见,在考试复习的时候,老师会将题型和复习范围告诉学生,有问题的可以集中在课堂上问,但是课后不能够私发短信问问题。这些规矩,是学生们绝不敢触碰的“天条”。吴老师认为,一名随和的、和同学关系非常好的教师,也要有底线在,原则性问题绝不能让步。
因为喜爱教师这个职业,吴老师选择了考研,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她步入大学教师的行列,十几年来,他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行业的辛苦与艰难。“做为一名老师,要教学,也要科研,而科研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也有意想不到的重重压力。”平时满面春风、笑容可掬的兰兰老师,也会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会晚上失眠,甚至会在难过的时候偷偷在被子里躲着哭。但不管头一天有多累,当第二天她站在教室、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同学们又能看到神采奕奕的吴老师了。
但是,教书对于吴老师来说,始终是一件快乐的事。她说:“作为一位老师,要尽量把正能量带给学生。因为老师她对生活的态度、她的心境、情绪都会带动自己的学生。总是很正能量、很乐观的老师,学生也一定很正能量、很乐观。工作十一年来,还能够做同学们眼中‘不生气’的兰兰老师,还能保持这样的一种情怀,我认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和很多兢兢业业的党员老师比,我感觉有点惭愧。若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身为一个英语专业的老师,我在翻译这方面,可以利用专业技能,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吴老师说。
确实,吴老师会在学校对外交流时帮助学校进行翻译工作。在学校三十周年校庆之际,她作为同传,帮助与海外校长论坛进行交流与对接;白俄罗斯大学的校长前来参观或去外专家局参加会面的时候,也常能看到吴老师的身影。而在今年暑假,亚洲区家政学会双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吴老师是主要翻译。在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章清做中文版的主持,而吴老师则负责英文版的主持;晚宴、欢迎致辞等的翻译也是由吴老师做首发。
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吴老师加入高校组织的礼宾服务队,专门对接韩国总统,负责机场联络部分,和外交部一起直接接待韩国政要团,并获得了杭州市政府的表彰。
兰兰老师热爱爬山,热爱音乐和舞蹈,更热爱生活。她把爬山作为一种充电的方式,每次爬完山,她都会感觉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馈,疲惫就一扫而空了。音乐和舞蹈则是因为她繁忙的生活而中途夭折的爱好,但她从未放弃。

兰兰老师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往往带着对专业、对大学生活、对未来的迷茫进入大学后,缺乏理想和目标。希望学生都能够积极、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热情地对待同学,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是她对学生们最大的祝福。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兰兰老师的心里的“梦之田”就是:栽下满园桃李,滋兰九畹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