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在第四届CCF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中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5-07-30 点击数:
作者:吴柏仑、黄晛之|编辑:家扬学院|审核:

7月21日,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 2025)在四川成都举行。在大会重要环节——“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颁奖典礼上,由家扬学院黄晛之老师、信息科技学院吕晓雯老师指导,信息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2023级本科生苏浚豪与吴柏仑同学荣获本次大赛高校赛道一等奖,这是学校首次在该赛事中斩获全国一等奖。与此同时,家扬学院黄晛之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CCF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承办,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江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江西省计算中心)、甘肃省计算中心及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协办。自2022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300多所高校及机构的5000多名选手参与,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专业量子计算赛事。参赛者须具备一定的量子计算和算法编程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和较高的含金量。本次比赛分为高校、专业、挑战三个赛道,高校赛道吸引了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积极参与,共有897名参赛者和443支团队,共设置特等奖5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最终,高校赛道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长江大学团队获得特等奖,包括我校在内的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西南大学等团队获得一等奖,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团队获得二等奖,吉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连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团队获得三等奖。同时,包括我校在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江大学、安徽大学教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在“学脉相承·量启未来:CCF量子计算编程大赛分会”上,CCF量子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青岛理工大学马鸿洋教授回顾CCF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的组织经验与实践成果,他指出该赛事面向全球量子计算学习者、爱好者与从业者,旨在发掘与培养专业人才,推动量子计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共建量子计算生态。目前,CCF大赛已成为国内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量子计算专业赛事,并且规模逐年扩大,助力量子计算领域的人才建设”。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一同参加了分会会议,学习与交流其他高校的优秀获奖作品。分会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高校的代表们详细展示了其创新方案与技术亮点,与会师生积极提问,深入探讨了量子算法设计、编程技巧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颁奖典礼结束后,师生代表与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邓东灵教授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当前,我国量子计算硬件在多比特与操控精度上取得突破,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国产量子云平台与编程框架为产学研提供了高效支撑,推动技术跃迁。然而,量子计算的应用落地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本科教育的脱节制约了该领域人才的培养与普及。为此,CCF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聚焦产业需求,打造“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平台,加速高端人才培育与产业化进程。本次赛事通过家扬学院与信息科技学院的跨学院、跨学科合作,锻炼了教师竞赛的指导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参赛水平,构建了跨专业跨领域师生竞赛共同体,形成了1+1>2的协同合力,为推动高水平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条: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和拱墅区科协一行来校指导院士工作站建设

下一条:副校长叶时平率队检查暑期网络建设和运维工作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