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我校中医人工智能研究所凭借在中医人工智能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受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深度报道。此次报道以 “AI助力中医药走进上合组织国家” 为主题,不仅展现了我校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为,更凸显了 AI 技术为传统中医药焕发新活力、走向更广阔国际舞台提供的强大动能。
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信息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超祥接受采访时介绍道:“该硬件可以完成望闻问切并存储海量数据以供分析,它们不仅帮助医生做出诊断,还能帮助人们自我预防。”报道还介绍了我校与白俄罗斯学者的合作情况。欧洲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谢尔盖教授说道,该机器被引进白俄罗斯后,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产学研合力 满足中医药全球化需求
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国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健康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已成为各成员国的重要共同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独特的诊疗理念与疗效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认可,但在国际化传播、标准化应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我校凭借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杭州中医聪宝公司联合成立“中医人工智能研究所”,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中医药 “走出去” 搭建起高效桥梁。
以AI创新 解决中医药传播痛点
具体实践中,我校依托 AI 技术优势,从多个维度为中医药赋能: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中医药经典文献、临床诊疗案例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核心诊疗规律,助力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呈现,解决了传统中医药 “经验化” 传播的痛点,让上合组织成员国更易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理论;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名医传承机器人、聪宝素问大模型、聪宝云葫芦中医多智能体等工具,为上合组织国家的医疗从业者提供精准的理论参考与科技力量支持,降低中医药临床应用门槛,推动中医药在当地规范落地。
从上合论坛到CGTN 持续推进中医药出海
在今年5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上,我校便已崭露头角,与白俄罗斯等多所科研机构的合作成果在论坛开幕式展播。这一亮相是我校长期以来在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深耕的体现,也是我校与国际伙伴协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此次 CGTN 的报道,与之前在上合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的表现相互呼应,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连贯性与持续性。
1、网页版报道链接: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8-22/AI-help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and-to-SCO-nations-1G2C8ettac8/p.html
2、电视版报道链接: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8-27/VHJhbnNjcmlwdDg2MTI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