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议题】校党委书记王洪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精神

发布日期:2025-09-26 点击数:
作者:王洪中|编辑:校办|审核:

编者按:

9月26日,学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会议第一议题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精神。校党委书记王洪中作专题领学。现将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精神


校党委书记 王洪中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文章强调,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些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宪法和党章都有明确体现,我们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文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文章指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二是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三是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四是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五是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文章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勇担时代重任,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坚持诚信守法经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向社会奉献爱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从“两个毫不动摇”的根本原则出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对全国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导,也是对我们这样一所具有鲜明“民办”特色的高校,审视自身、谋划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学校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深化“民办对接民营”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民营经济的“人才摇篮”。我们的办学特色是“民办”,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民营”,这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与民营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要重视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敢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要将“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契约精神和奋斗品格。要继续深化“千人业师”、教师企业挂职等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也让教师直观了解行业前沿的动态和企业的真实需求,真正架起校企之间的人才之桥、技术之桥、合作之桥。要用好实践教学和就业实习环节,鼓励和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真实的岗位,得到能力锻炼、获得真才实学,踏上工作岗位后让企业感受到“好用、管用、耐用”。

二是推动专业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构建服务民营经济的“学科矩阵”。要主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深入产业园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调研,精准把握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要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服务业等民营经济重点布局的新兴领域,加紧部署一批急需新兴学科专业。要围绕区域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集群,整合相关学科资源,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集群。

三是强化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双向赋能”,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伙伴”。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要从“浅层次合作”迈向“深层次融合”,从“单向输出”迈向“双向赋能”,在原有的12个行业学院、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3个研究院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体化的行业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让平台成为校企双方“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让企业的生产线、研发线搬进校园,也要让我们的教授、博士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的车间、实验室,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民营企业的生产线上,将服务民营经济的实际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上一条:【树人军号】“迷彩”砺青春,热血铸锋芒

下一条:关于浙江树人学院第一届人工智能竞赛暨中国移动杯∙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选拔赛评审结果的公示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