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染杭城,智慧涌动云谷。9月28日,浙江树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军、副校长陈浚一行走进校友企业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访企拓岗、聚智共赢”为主题的走访交流活动。
优纳尔特集团董事长/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校友分会会长邱耀彰、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华宸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副秘书长杨俊、杭州励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副会长王书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站长/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理事徐广昊、校科研处处长/校友分会副会长陆胤、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林峰、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校友分会副会长潘华、崇德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秘书长翁就勇一同前往。
这场跨越学界与业界的对话,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体验与深度座谈,展开了一幅校企协同发展的生动图卷。

走进科技前沿,感受“文化大模型”的智慧脉动
在新华智云首席战略官朱国强与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理事方红义的陪同下,学校一行10人深入企业展厅与研发中心,近距离体验了科技部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

在“MGC智能生产平台”前,众人驻足良久。通过AI数字人交互、大数据可视化与AIGC内容生成等技术,历史人物“活”了起来——轻触屏幕,即可与王羲之的“朋友圈”隔空对话,在兰亭雅集的虚拟场景中感受曲水流觞的风雅;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迹与声音,重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更可与戚继光一同“沙场点兵”,在线体验明代兵阵演练,感受家国情怀的激荡。
而“壮游数字图卷”则带领大家“云游”良渚古城,穿越五千年文明现场;沿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一览古今交汇的漕运盛景。这些由AI织就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展现了新华智云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实力,也让每一位参访者深切感受到:科技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可以承载记忆、传递温度、激活历史的“有情工具”。
座谈共话未来:校企合作锚定“数字赋能”新方向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新华智云首席战略官朱国强详细介绍了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作为新华社与阿里巴巴共同孵化的国有控股科技企业,新华智云始终秉持“用AI赋能传播”的使命,从“媒体大脑”到“文旅数字操作系统”,再到“AI社治助手”,不断拓展科技应用的边界。其“有情有义、知行合一”的企业价值观,也与我校“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精神不谋而合。他表示,期待与树人学院在技术研发、实习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AIGC技术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王军在交流中表示:“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科技的体验,更是一次教育的反思。我们看到了AI如何让文化‘活起来’,也让育人方式‘新起来’。”副校长陈浚则提出,“未来,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新华智云这样的领军企业在实习实践、科研合作、课程共建等方面的深度联动。”接下来,将推动人外学院、生环学院主动向前一步,与企业联合共建。
校友力量汇聚:携手书写“智创未来”新篇章
此次走访亦是校友情谊与事业共鸣的凝聚。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校友分会会长邱耀彰、副秘书长杨俊、副会长王书全、校友理事方红义、徐广昊等校友企业家全程参与,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为校企合作建言献策。邱耀彰会长表示,此行收获惊喜满满,期待将来与新华智云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他还强调校友企业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体现,更是反哺母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将积极推动校友资源与学校战略对接,打造“校友-母校”发展共同体。

以科技之光,照前行之路
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访企拓岗的务实行动,更是一次关于科技、教育与未来的思想碰撞,它不仅强化了学校与校友企业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为未来的产学研融合打开了新的可能。从新华智云的“文化大模型”到树人学院的“育人生态圈”,双方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找到了共鸣点——以技术赋能人文,以创新驱动发展。

据悉,新华智云文化大模型已于2024年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AI备案,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备案的文化大模型。这一里程碑,也为校企合作铺就了更广阔的道路。而当教育的情怀遇见科技的翅膀,一场关于未来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的新叙事,正悄然开启,而这次秋日之约,正是这一旅程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