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中再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5-11-20 点击数:
作者:毛玉琴|编辑:朱晓娟|审核: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引导大学生关注热点环境与生态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环境生态学科改革和创新,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近日在衢州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绿色低碳,数智赋能”为主题,来自全省54所高校参赛,推荐省赛作品834项,自主赛道共产生一等奖34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131项。

大赛启动以来,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积极响应,在全校范围内经初赛选拔了30支队伍参赛。经网评后我校有七支队伍参加在衢州学院组织的现场决赛汇报、演示与答辩,我校学子喜获自主赛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的佳绩。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始终将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与育人的重要载体,充分突出专业知识在竞赛的核心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切实推动实践育人取得实效。本次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我校学子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更多学子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作品名称

参赛学生

指导老师

奖项

核壳结构与电子相互作用强化MnOx@CeSnOx催化去除臭氧前体物的抗 硫性

王斌蕴、张恩赫、丁泽伟、项慧敏、李振亿

潘华、张细雄

一等奖

“水净智巡”无人清测船

苗若盈、叶静柔、张权、刘开、朱晟垚

徐冬梅、徐豪

一等奖

电位驯化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反硝化脱氮和N2O减排的机制研究

黄志豪、姜泽群、周余芯、黄炜轩、何子昕

姚佳超、梅瑜

二等奖

胺烷共治,净效倍增-二甲基乙酰胺对生物转鼓中正己烷降解的促进机制 研究

徐灏、黄伟康、郭紫钰、刘女豪

陈浚、王泽宇

二等奖

敌草胺异构体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差异性影响

邹丹阳、诸萌妃、郑浩益

吴然、都韶婷

二等奖

“木”光同尘:新型木质素基荧光碳点/自然光协同杀菌系统构建及空气净 化应用

崔锦晗、杨慧慧、杨逍、李梦滢、王浙权

张雯、邵波

二等奖

基于当前制氢路径的氢动力重型卡车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研究

马学良、姚贝贝、季卓璇

徐豪

二等奖

光“解”诺“氟”—可见光驱动CMPs光催化体系构建与深度降解研究

叶安琦、林彤、葛晓烨、郑伟慧、林旭燕

韩玉林、钱鸣蓉

三等奖

全氟化合物在母婴人群中的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张孟枨、郭韶平、陈威佐、李洪乐

白鹤子、刘树仁

三等奖

基于密度泛涵理论计算探究氧化石墨烯吸附不同形态PFAS的微观机制

祝绍玉、赵国林、任文昊、李雨轩、方圆诚乐

柏珊珊、刘树仁

三等奖

典型手性农药苯醚甲环唑代谢产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

柴思怡、裘欣兰

吴慧珍、孙娜波

三等奖

清新环境——Bacillus混合菌剂就地处理城镇易腐垃圾新体现

谢瑜嘉、朱展萌、金晓媛、廖睿知、陈思杰

彭凤

三等奖

PFOS光催化降解

林旭燕、侯亚楠、张钰汐、叶安琦、彭小丽

王晶

三等奖

食品包装污染物双酚类物质在食品模拟体系中的迁移规律及微观机制

赵国林、任文昊、李雨轩、杨科磊、李子琳

夏俊、柏珊珊

三等奖

UV-328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应与氧化还原崩溃机制研究

付舒梦、崔皓淇、诸萌妃

黄路宽、都韶婷

三等奖

新型Fe基MOFs同时高效吸附-催化降解水体中磺胺类药物

孙羽菲、蒋依、晋奥辉、陆颖益、王欣雨

赵永纲、叶明立

三等奖

上一条:副校长陈浚率队赴浙能技术研究院专题调研

下一条:喜报!我校李永莒老师荣获浙江省青教赛思政组二等奖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