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温情,躬身种桃李——记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吕红光老师

发布日期:2019-12-23 点击数:
作者:徐若菲|编辑:曾晓江|审核:

第七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指导老师,五四运动99周年诗歌创作与朗诵大赛评委老师,品读经典活动指导老师,现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副主任……

这一串丰厚的履历和身份,都像花环一样笼罩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就是吕红光老师,一个用奉献镌刻青春足迹、用热爱书写教师使命的人。

“小黑板”下的育人传承

一块小黑板承载了红光老师童年最大的快乐。这块小黑板是身为人民教师的父亲送的,红光老师小时候爱模仿,常常学父亲的样子用这块小黑板教人认字、读书。伴随着小黑板慢慢被粉笔沫浸渍,这个小女孩的“讲课”内容也从简单的识字变为诵读诗书、讲解百家圣贤。后来,这块黑板变成了大学讲堂里的黑板,而那位小女孩也从懵懂好学的小姑娘蜕变为了博学的大学老师。红光老师与父亲的身份交接,也是两代人之间育人奉献精神的传递。

“杭州在我心中是第二故乡。”红光老师大学期间学习古代文学专业知识,杭州这座城每一处所特有的人文气息,都使得她最后也如诗人般挥一挥衣袖说道“不走了!”2007年,红光老师扎根在了杭州,2010年,扎根在了树人大学。

文学课上的“故事大王”

“刘邦的母亲刘媪曾梦见与神交,当时正是电雷晦冥之时,蛟龙在刘媪身上,之后刘媪就有了身孕……”一段充满着古代神话色彩的故事,揭开了红光老师汉代文学课的序幕。面对浩如烟海、盘根错节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点,如何删繁就简、重点突出,对一位高校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而讲述有趣生动的历史、文学小故事一直是红光老师的看家本领,已经大四的马文艺同学回忆起红光老师别开生动的课堂时,依然津津有味:“老师讲述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故事非常生动,我至今都记得!”

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红光老师的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在指导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时,红光老师帮助了多名学生取得好成绩。初赛就快要到了,可是马文艺同学却一直无法融入情感,红光老师比她还着急,训练的每一天都要督促她:“文艺,你古代文的情感还是不行,你再找找方法。”

红光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写稿子时,为了避免我们偏题,红光姐每次都会对我们的选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对这些选题分类汇总,这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负担。”钟相安同学回忆着红光老师的点滴指导,“我们练习发声时如果遇到很多尖音,像是‘j’、‘q’、‘x’之类的音,红光姐就逐字逐句的纠正我们。”

红光老师的辛勤付出,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轨迹,他们在各种省赛中取得了佳绩。红光老师讲了,学生们的进步即是她最欣慰的事。

日常生活中的“知心姐姐”

红光老师有北方人的爽朗性格,很快就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学生们也送了她一个称号——“红光姐姐”。

“红光姐姐”一直在陪伴学子们成长,连续举办了七年的“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红光老师从未缺席,学生们也因此见到了与课堂上严谨庄肃的红光老师不一样的一面。“红光姐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每个参赛选手都成了她的迷弟迷妹。”马文艺同学如是回忆着。生活中的红光老师不仅谈吐幽默,而且细致入微,“我那一年去杭师比赛,因为服装的原因,腿很长一截暴露在冷风中,红光姐二话不说就把她的外套给了我,还好有她那件外套,温暖了我的身心。”

红光老师经常在细节上感动学生,有一次带着学生们去杭师苍前校区比赛,好不容易才找到餐厅吃饭,在听到学生称赞“蓝莓山药”这道菜特别好吃后,红光老师便不动筷子了,甜甜地看着她吃完那盘菜。细致入微的红光老师将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牢记在心,她常常叨念着:“少吃冷食,注意保暖”、“再辛苦都要注重身体”。生活如一杯苦咖啡,有她相伴的日子,像是把甜丝丝的调味剂溶解到了成长的苦涩中。“无论压力多大,只要有红光姐听我们倾诉,那些小烦恼就不算什么了。经常为我们解忧的红光姐却从没把坏情绪带给别人过,再苦再累都没有过怨言。”学生们眼中的红光老师,永远是那个热心肠、贴心的大姐姐。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努力做一件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感到满意的事,或者把某个学科学的学得特别棒,或者竞赛得了奖……总之,多年以后能觉得无悔于大学时代的美好青春。”好茶良叶为料,相信在红光老师殷切的寄语下,每一位学子不负青春韶华,成就辉煌未来。我们也希望,多年后,美丽园丁红光老师身边桃李锦簇,师生之情如巨帆,永托江流。

上一条:省妇联领导来我校调研工作

下一条:青春最美的花,是奋斗绽芳华——记城建学院陈丹维老师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