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中国科学院杨树锋院士应健康与社会管理学院陈慰浙院长之邀,做客越湖大讲堂,给杨汛桥校区师生作了题为《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的通识讲座。这是杨汛桥校区迎来的首位中科院院士。

讲座伊始,杨院士引哈佛大学课程设置中通识类课程占学生全部课程近30%的资料为例,指出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以鲁迅首学地理转而学医最后成为文学大家。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谱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的史例为据,饶有趣味深入浅出的提出了其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强调了在“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专业与职业越来越分离等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对提高学习能力,个人职业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意义。

关于认识地球,杨院士从地球的结构,地球的演化,地球上的生命;地球的资源;数字地球等方面系统化的介绍了地球。就飞机飞行大气层的选择,夜间飞行的好处;地球内部结构分析的学理依据;地球年龄推算的办法;生命如何起源;地球上物质的演化等问题作了详细的科普说明。就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杨院士以科学数据为证,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全球加速变暖;海洋酸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面对如此生态问题。杨院士强调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在沙漠生存都很困难,星际移民更是遥远,唯有保护唯一的地球才能使人类更好的生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思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则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
作为新中国首批被授予博士学位18人之一、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奖项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浙江省功勋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的杨树锋院士,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以传统的站立教学方式进行,杨院士认为站立上课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杨院士在展示了科学家的风采之余,践行了何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向在座的三百多名师生诠释了谦虚、认真二词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