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26 点击数:
作者:潘妍曦 严楚 陈媛媛|编辑:高飞 李默妍|审核:
为了深入学习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寻杭州余杭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奥秘,宸阳书院“时代赋能 文旅新生”乡村文旅调研实践团,在公共管理学院高飞和李默妍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瓶窑镇和良渚街道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杭州余杭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良渚博物馆、国家版本馆到乡村博物馆,无数珍贵的藏品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良渚博物馆和国家版本馆中,恢宏的建筑和丰富的藏品展示着历史变迁,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广袤的乡村,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乡村博物馆,也同样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它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记录着乡土中国的点点滴滴,代代相传的技艺在匠人的指尖传承流转。这些乡村博物馆就像一座座文化桥梁,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将国家殿堂里的文明密码,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记忆。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交织,让文化真正扎根于泥土之中。

第一天我们主要探访了瓶窑老街。首先是良渚玉雕陈列馆,馆内摆放着玉琮、玉钺、玉璧等珍品,每一件都雕琢精细、造型独特。蒋家洪馆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良渚玉器的种类、用途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研究,蒋馆长所带领的团队,已经深刻掌握了器型、材质、纹饰、雕刻等工艺精髓,为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第四届残运会贡献了《神人兽面琮》等外交国礼。
接着,团队成员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余杭纸伞展示馆。在与馆内工作人员的流中,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了解到纸伞制作需历经多道精细工序,还知晓了余杭纸伞别具一格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馆内陈列着的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纸伞,外观精美、工艺精湛,着实让团队成员大开眼界,纷纷发出赞叹。

最后是瓶窑风筝灯彩馆,该馆由程迪申和骆林美两位老师负责。程老师被誉为“风筝大师”,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全省和全国大赛中获奖。在交流中,老师们对风筝制作的满腔热忱溢于言表,表示“风筝制作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传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这门传统技艺”。博物馆长期致力于传统风筝及灯彩文化的推广与传播,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亲子制作活动、组织技艺培训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居民和游客的积极参与。

第二天,我们在许廖华馆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亭市古陶瓷艺术馆。整个馆分为“千年窑火”“成器之道”“盛世窑歌”三个单元,拥有南宋官字款韩瓶、北宋清觉舍利塔等重要藏品。许馆长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就接触到了陶瓷艺术并以此作为现在的立业之本。他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宣传瓶窑陶瓷文化,除了接待广大游客,还主动通过社会第二课堂和视频号等渠道开展推广工作。

此次暑期实践中,我们深入乡村博物馆,切实体会到地方文化传承的鲜活实践,感受到了乡村博物馆不同于国家博物馆的独特价值。余杭瓶窑镇乡村博物馆的成功实践,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文旅融合,也为全国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乡村博物馆在传递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好资源、人才与传播等问题。通过政策支持、模式创新与社区共建,乡村博物馆将逐步从“文化展示窗口”向“可持续发展引擎”转型,助力地方文化焕发新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