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数字赋能·瓯韵新生”——温州非遗活态传承调研与传播团队探瓯越非遗魅力,寻文化传承新篇

发布日期:2025-07-01 点击数:
作者:王大伟|编辑:王大伟|审核:

近日,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大伟、林依爽老师带领暑期实践团队走进温州,开展为期三天的非遗文化探访活动,深度挖掘瓯花、瓯塑等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探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力密码。

6月24日,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国家级非遗“瓯越传统插花艺术”(瓯花)工作室,拜访传承人王少少女士。在雅致的工作室中,王少少向师生们娓娓道来瓯花的深厚底蕴。她介绍,瓯花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承载着“以花观心”的东方美学智慧,追求自然本真与人文情怀的深度融合,与宋代文人插花追求的“睿”之境界一脉相承。王少少耗时多年编撰的《瓯越传统插花艺术》,系统构建了瓯花理论体系。在她的指导下,师生们亲身体验插花技艺,感受将草木化为艺术的奇妙过程,也被其二十年如一日守护非遗的执着精神所打动。

6月25日,团队走进志通瓯塑艺术馆,领略瓯塑艺术的独特风采。馆内巨型瓯塑作品直抵穹顶,以堆塑、镶嵌、勾勒等技法,将天然矿物质颜料与特制油泥巧妙结合,生动呈现地域山水、抗疫故事等主题,尽显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随后,在温州工艺美术直播基地,瓯塑大师董若慧分享了行业创新与挑战:3D建模等新工具优化流程,新材料提升作品品质,但复杂工艺与有限市场规模,仍制约着瓯塑从小型工坊迈向更广阔天地。

6月26日,实践团队登上江心屿,开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探索之旅。作为温州市树的榕树,以虬曲枝干与发达根系,展现出顽强生命力,恰似温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写照。在革命纪念馆,泛黄文献与历史遗物重现温州革命建设历程,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令人动容。而岛上众多文人诗词碑刻,更串联起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让师生们沉浸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之中。

此次实践,师生们不仅领略了温州非遗与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未来,实践团队计划通过新媒体宣传、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助力温州非遗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重走一大路,溯源红色魂——毫末书院践迹追思团暑期实践活动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寻找中华民族信仰密码---缙云仙都实践要闻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