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2 点击数:
作者:苗若盈、诸萌妃、陈誉馨|编辑:应钰璐|审核: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感悟“八八战略”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崇德书院“杭城初心寻迹”循迹溯源团在指导老师应钰璐和戴国豪的带领下,于2025年6月23日至25日前往梅林村参观学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精彩蝶变。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这个被誉为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的村庄,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此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次年6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之江大地正式启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成员深入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错落有致的农居庭院到智能化的乡村治理中心,从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到底蕴深厚的文化礼堂,全方位感受到“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深刻变革。这场跨越时空的乡村振兴实践,为观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成员们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现场参观了梅林村,实地了解了“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以来,梅林村的生态、民生、共富三本“幸福账”、“向绿而行、向美而生”的生态理念、“数智治理、数字生活”的未来形态。通过现场参观,大家学习了解了梅林村始终坚持扛起源起地的担当,领会了勇立潮头的围垦精神。

走进梅林村,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整洁宽阔的村道将村内新式别墅和园林绿地有机串联,红顶白墙的民居沿路排布,与远处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相互映衬……梅林村的村民房屋建筑风格独特,早在1999年,就以上海外滩欧式老洋房风格为蓝本,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统一管理,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村级别墅式农民房小区。这些房屋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内部设施齐全,体现了村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近年来,梅林村又在房屋建设中融入了低碳环保理念,如在新农村农户中率先试点光伏屋顶,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走在路上,大家更是在停车场内看到了“光伏发电”新能源装置。通过亲身实地考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电助领富,梅美与共”的魅力,从电力发展、绿色出行到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等,梅林村确确实实地让电力带动了村子的发展,更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梅林村以美好生活中心东区旧改建筑为基地,打造6000平方米的共享办公空间、会议空间、厨房、复合型住宿等,吸引青年入驻,涵盖各行各业,形成青年社区。走进“桑甜”唐果子茶点体验店,各种稻米衍生品琳琅满目;在“千万+”小馆,白天卖咖啡,晚上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来到“王泰和”商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非遗萧山萝卜干制作。

梅林村村中心,是一座占地19亩、设计现代的白色建筑,内设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超市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为它取名——“美好生活中心”。美好生活中心是集党群服务、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参观接待、交流互动、医疗健康等6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共享空间。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进美好生活中心的“千万工程”梅林展示馆,“幸福感”“未来感”尽收眼底。这里不仅是萧山区第一个村级电力服务驿站、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更是第一个智慧慈善工作站、第一个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梅林村依托“沥家园”基层治理体系,以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生活、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为主要内容,在实现数字化生活的同时极大的便利和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同时,梅林村还在“云端”搭建起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大邻里中心,搭建健康、低碳、治理等专题的50个数字应用“小切口”。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生动展现了村庄的历史变迁,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梅林村在习近平总书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如何从一个普通村庄逐步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村。

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是梅林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里面配备了先进的听读机等设备,满足了村民的阅读需求。书房采用身份证、市民卡等门禁自助系统,平均每日人流量达到300余人次,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村庄学习、交流和体验的公共文化空间。此外,书房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写作培训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梅”好未来,幸福“林”里。接下来,梅林村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让美丽生态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继续谱写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的“梅林答卷”。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了梅林村作为“千万工程”重点示范村的成功经验,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在未来的学习中,实践团成员也将继续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发掘“千万工程”的成功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