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一轮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7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新一轮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推进会。李鲁校长、章清书记、相关校领导、学院负责人、学位点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学科负责人及骨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智主持。
会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处处长应小宇教授围绕新一轮硕士学位点申请政策、申报形势及趋势作专题分析,阐释了学位授权审核的一些政策动向,并就申报材料撰写和专项合格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研究生处处长史丽云对“新一轮硕士学位点培育暨申硕学科加强建设工作安排”进行专题汇报,系统分析了当前申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指出拟申报学位点在定位不精准、特色凝练不凸显、成果支撑不充分及申报逻辑链条不清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五方面改进路径:一是坚持战略引领,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二是同类高校对标分析,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强化“数智赋能”导向,推动学科交叉与内涵升级;四是突出实践导向,强化服务能力与社会贡献;五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构建稳固的人才支撑体系。同时,她就学校新一轮申硕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做了具体布置。
树兰医学院、经管学院、城建学院、人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负责人依次汇报本学院拟申报学位点的培育建设情况,包括当前师资队伍概况、学位点布局分析、主要学位点建设概况、下一步建设思路举措等。
副校长叶时平、陈新民和陈浚等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首轮“申硕”工作的经验,就申硕简表的填报、人员的配置、支撑材料的准备、成果和方向间的协同性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最后,校长李鲁对新一轮硕士点申报工作作出重点部署,并对相关学位点建设情况进行具体点评和指导。他强调,学位点申报工作是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具有战略意义。各学位点接下来要从以下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入理解政策,精准掌握操作要点。所有申报学位点必须认真研读上级文件,吃透文件精神,熟悉相关要求,避免因政策精神了解不深而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二是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战略,提高学科建设站位。学位点设置不能仅以现有师资为依据,必须从国家、省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出发进行规划,确保方向正确、服务导向清晰。三是聚焦比较优势与短板补强并重。要正视竞争态势,清晰分析与同类高校的差距,找准“能打得赢”的突破口。优势要稳固,短板要抓紧补齐,避免“软肋”。四是注重落地举措,每一轮修改当作实战演练。材料打磨不能流于形式,应以“随时可以交卷”为目标,每一轮都视为评审实战,边改边补,保持战备状态。五是加强统筹联动,推动内调外联、资源互通。学院内要做好结构调整,对外要善于调用学校其他单位优质资源,实现申报团队、成果、平台、外援等多维协同,充分发挥协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