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以茶溯源,以行致知——浙江树人学院宸阳书院三茶统筹调研实践团赴文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04 点击数:
作者:王光炯|编辑:王光炯|审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本次社会实践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探索高校专业力量赋能山区县特色产业的有效路径,2025年6月30日至7月3日,浙江树人学院宸阳书院三茶统筹“星海战队”调研实践团奔赴温州文成,围绕茶文化溯源与茶产业发展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紧密结合文成地方资源与学院专业优势,聚焦茶文旅融合与茶产业转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深入一线,以实地走访触摸茶产业脉搏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文成翼旅智库文创园,调研非遗产业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园区聚集了十余家“非遗合伙人”企业,包括伯温剪纸、陶艺、木工、糖画等手工艺工作室,成为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团队通过互动体验与深入了解,初步感知茶文化在当地文创体系中的嵌入方式。

4428C

小暑时节,一场多元融合的茶会在文创园内举行。会上,当地相关负责人详细剖析文成茶产业当前面临的瓶颈——消费市场年轻化不足、利润空间收窄等问题。同时,文成茶产业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高品质产品也为破局转型提供了根基与机遇。

2D2E4

探企问道,以案例剖析茶产业转型之路

7月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文成日省名茶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蔡永游先生讲述了茶企从荒山起步到千亩茶园的发展历程,并带领团队参观生产车间,详细介绍企业在茶叶储藏、工艺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座谈会上,蔡先生坦言当前茶产业仍面临销售模式落后、市场渠道单一等发展困境。

493AB

针对这些问题,张星海教授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五个一”建议——开发一套具有竞争力的制茶新工艺、制定一个统一泡茶标准、打造一支专业营销团队、讲好“半天香”的品牌故事、建设一个茶文化展示空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

30B82

随后,实践团参访九龙茶境,实地踏访“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之一的九龙山核心产区,了解茶园生态系统、茶旅融合经营模式,并在茶文化会客厅、主题民宿中体会茶文化的生活化传播路径。这一系列走访调研,不仅丰富了团队对“三茶统筹”模式的感性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与希望。

7E25E

访古溯源,以历史维度深化文化认同

7月2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文成老茶人座谈会现场,倾听钟维枢、施巨盛等资深茶业工作者讲述文成茶产业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从七十年代萌芽初兴,到“半天香”茶叶荣获国家级金奖的荣耀时刻,再到当前困境中的求索奋进,老茶人以朴实话语与真实情感,讲述了一部地方茶产业发展史,也道出了一份守望与坚持。

原县政协副主席钟维枢先生,作为“半天香”茶品牌的培育与推广者,现场深情回忆当年如何挑选蔡日省(文成县日省名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作为推广种植者,并分享了“多创名茶、各县联通、开创市场”的十二字箴言,寄语新时代青年要勇担传承与创新之责。团队成员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发挥自身所学,助力文成茶文化走得更远。

汇聚智慧,以专业视角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踏茶园、访谈茶人、座谈研讨、问卷调查,实践团围绕文成茶文化的起源、演变、工艺、传播与产业困境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从品牌塑造、产品创新、文化营销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助推地方政府与企业深度思考转型路径。校地党建联结的机制也在此次调研中落地见效,为构建长期合作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脚踏绿野,以知促行践使命

文成茶文化承载的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希望,更是一代代乡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此次实践活动是浙江树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是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融入乡土、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通过“以茶为媒、以文聚力、以产振兴”的理念,浙江树人学院宸阳书院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以调研回应发展,为地方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高校力量。

30078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倾听患者心声,破译健康密码——崇德学子走进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深度调研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发扬红船精神 引领反邪清风 ——毫末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地行纪实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