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校第六期教师培训班如期开班。叶时平副校长专程前往培训现场勉励各位学员。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校长徐绪卿教授应邀为我校第六期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作了题为《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转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林仁炳主持。 徐绪卿首先从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新视角剖析了当前高等教育新常态的“五个特征”:即处理人才供求关系的主动权已经从高校的供应侧转到企业需求侧;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正在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外延发展方式必然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所替代;改革红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源,过去小规模的改革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贴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改革的关键,而内部治理成为新常态下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他指出,高等教育须适应新常态、进行供给侧改革。
接着,徐绪卿围绕学校实际阐述了应用型转型的内涵和意义,他谈到“应用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技术师、工程师、经济师、经理等;二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三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以教会学生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或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条件必须具备双师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五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育途径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他强调,应用型转型还必须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从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筛选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这样才能起到应用型院校建设的应有效果。他强调,应用型本科是新建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定位的吻合性,教学服务型大学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导向和对象,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充实和丰富了服务的理念和目标。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科研导向上,教学服务型大学主要研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关注科技成果开发与应用需求,直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对接企业技术开发需求以及问题解决,同时科研必须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教师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徐校长殷切地希望全体教师,在大学所教的知识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对学生的固有的知识结构有所触动、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建立起联系!这是大学创新教学的核心理念。要做到这三点,传统的学科知识就必须转化为生活知识,教师必须能够把学科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要把学科知识还原为生活知识,其实质就是教师必须把自己要教的体系性的“大知识”转化为结合学生自身体验的“小知识”。
徐校长的报告深入浅出、寓意深远,不仅对培训班学员启发很大,而且对全校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与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