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智慧:复活失传700年国宝——《智慧中国》首期刊发我校叶宏明高工专题文章

发布日期:2015-09-30 点击数:
作者:xxbgs |编辑:|审核:

近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协办的中央级杂志——《智慧中国》正式刊发。该杂志是旨在为中国智库以及有识之士搭建传播与交流平台,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展示大智慧,为构建满足开发智

能、万众创新的传播需求,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媒介平台,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智慧中国》首刊中,我校陶瓷研究所所长叶宏明高工复活国宝的事例被大篇幅报道。在此,我们将此文转发,以飨读者。

他,1958年24岁大学毕业至今,对陶瓷情有独钟,虽已80多岁高龄却依然神采奕奕。与陶瓷长相厮守的50多年里,他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陶瓷智慧,令“粉丝”折服,让藏家为瓷倾倒,被世人公认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他就是全国陶瓷工业发明奖最高奖项“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叶宏明。

\

弟窑在总理关心下复活

叶宏明是福建莆田人,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24岁的叶宏明刚刚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浙江省轻工业厅工作。机缘巧合,一个偶然事件促使叶宏明与龙泉青瓷结下不解之缘。

1957年底,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一位专家,回国前想要一件仰慕已久的“雪拉同”作纪念。“雪拉同”是外国人对中国青瓷的一种称呼。传说16世纪晚期,中国龙泉青瓷初次出口到巴黎时,法国作家杜尔夫的名作《牧羊女亚司泰来》正在上演,剧中男主角雪拉同特别受人喜爱,他演出时的服装正好也是青色,和龙泉青瓷的颜色相近,人们认为只有雪拉同这件衣服的颜色才能与龙泉青瓷的釉色比美。从此“雪拉同”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工作人员便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这位专家找“雪拉同”,可是后来只有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看到一件,其价值连城。这位苏联专家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中国。工作人员这时才知道龙泉青瓷原来是中国的国宝。

龙泉青瓷又以哥窑和弟窑最为著名。1279年南宋王朝覆亡时,哥窑随之失传。弟窑在元明两代仍继续生产,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也窑废烟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立即指示: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让国宝复活。1958年,浙江省轻工业厅老厅长翟翕武带上大学刚毕业的叶宏明一头钻进了浙江南部与福建毗邻的龙泉崇山峻岭之中。挖掘旧窑址,遍访老窑人。把发现的古瓷片拿到北京、上海测试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之后,研究出多种配方,回到龙泉试烧。中国科学院的周仁、轻工业部的李国桢和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邓白等热情参与指导,烧了一窑又一窑,就这样慢慢烧出了规律,调准了配方。1959年国庆前夕,终于烧成了接近古瓷水平的龙泉弟窑青瓷成品。接着又将成功烧制出的100多套龙泉青瓷茶具、200件青瓷花瓶全部送到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在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就是用这些龙泉瓷茶具招待外宾。失传300年的弟窑复活了。之后,叶宏明等对弟窑的配方、烧制工艺又进一步地研究、总结、完善,1960年研制成功青瓷开光和青瓷堆花以及1.5米大花瓶。

哥窑官窑相继重获新生

弟窑试制成功对叶宏明鼓舞极大,于是着手恢复哥窑。哥窑黑胎厚釉,釉面有纹片,质地比弟窑更加讲究,烧制难度也更大。当时,没有任何关于哥窑制作和原料配方的文字资料,叶宏明和同事们只好从古瓷片入手,通过化验揣摩配方进行试烧。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忍痛割爱,将自己收藏的一件宋瓷贡献出来,让我们将其表面的青釉刮下来,进行分析,测定胎的烧成温度等,试验出哥窑釉的大致配方,然后用这个配方点火试烧。

上千次试烧,上千次失败。1963年4月,失传700多年的哥窑被复活了。重新烧制成功的哥窑青瓷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纹片、造形与故宫藏品完全相同。弟窑、哥窑相继成功恢复后,叶宏明又把眼光瞄向了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官窑。

官窑瓷器只供皇宫和显贵,烧制数量严格控制,最多存世100件左右,价值连城。一个官窑古瓷拍卖价往往要达到数千万元。2010年6月,叶宏明烧制的一件官窑大盘,在深圳市“2010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就拍出了112万元的价格。叶宏明自己也没想到,因为他从来没想过靠这个发财。

为了恢复官窑,叶宏明研究了大量的古瓷典籍,一次又一次地对古瓷片进行化学、光谱、电子等一系列理化分析,并根据掌握的胎釉成分、显微结构、烧成温度等技术参数进行试烧。

一次次试烧都失败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时,叶宏明从一部旧瓷书中发现这样一句话:官窑“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原来烧制官窑瓷器关键就是“紫金土”,但,它又在何处?

\

陶瓷智慧:复活失传700年国宝

叶宏明突然想到,南宋皇帝在杭州南部的万松岭和乌龟山建造了两座官窑,集中全国最好的工匠在那里烧制瓷器。那时交通不发达,很可能就近取土烧瓷。若是如此,万松岭、乌龟山一带应该有紫金土。于是,叶宏明成天带着铁锹、锄头在杭州城南满山跑着寻找紫金土。但苦寻两年,一无所获。

一个春天的午后,叶宏明在万松岭山上突遇暴雨,就躲在一块大石头边。暴雨过后,一股赤色水流从身边的水沟流过。叶宏明顺着水流往山上找,终于找到了紫金土。

叶宏明和叶国珍等专家经过70多道工序的烧制,几千个数据的筛选,1978年春天,完全保持了南宋官窑“釉如美玉、色似碧波”的官窑仿制品——灰青釉和月白釉瓷器终于问世。此后5年间,他们又把配方修改了100多次,还烧出了粉青釉、莹青金丝纹片釉等官窑中的上乘珍品。经故宫博物院鉴定,新烧制的官窑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是真正的国宝。后来,他们还进一步发明了变色釉瓷。叶宏明在1980年第3期《河北陶瓷》发表《变色釉瓷器变色原理的研究》,阐述了变色釉的变色原理。

多彩人生尽显陶瓷智慧

\

作为我国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叶宏明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他的龙泉青瓷研究获得1979年浙江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199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2001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0多年来他对龙泉青瓷的研究先后获省级以上9个科技奖项;此后,他的南宋官窑研究又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2年,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叶宏明“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受到胡锦涛主席接见。

由于在恢复名瓷方面的突出成绩,2003年,叶宏明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是建国以来浙江省首次重奖50万元的三个科技人员之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颁奖和接见。作为全国陶瓷界获科技奖最多、获奖等级最高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叶宏明也是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过一系列在全国都有影响的议案和建议。如央视主播应年轻化;国家文化部和广电部两部应合并;保护民企知识产权;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水淡化是我国东部济水解困之首选;让龙泉青瓷成国际名片等。

2014年,因越窑青瓷工艺恢复和新产品开发,叶宏明又荣获浙江省科技奖。

叶宏明为祖国陶瓷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嘉奖。同时,他在陶瓷领域展示的卓越智慧,也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

1999年,叶宏明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中国官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硅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委会委员、浙江省硅酸盐协会理事长、浙江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海外联谊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会评委、浙江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委会评委、浙江省轻工业公司总工程师、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0年,叶宏明依然身兼浙江树人大学董事会成员,浙江树人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创始人等数职;还是国际古陶瓷学术会议组织委员、国际中华收藏学会顾问、英国和美国名人中心名人,当代世界名人,世界科技咨询专家,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大师,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获国际金、银质奖六项,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十一项,发表专著四部,论文六十多篇,多次参加组织和主持国内外陶瓷学术会议。其作品,作为国礼先后赠送日本、英国、美国、德国、苏联、意大利、法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被各国艺术家、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收藏。(来源:智慧中国杂志)

上一条:学校举行2015年校“课题制”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会

下一条:我校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