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树大”系列报道之二:树大吹出了浙江第一人

发布日期:2015-03-30 点击数:
作者:xxbgs |编辑:|审核:

\

吹也能吹出个浙江第一人?不要误会,这个吹呀可不是吹牛,而是吹口哨。人家是浙江第一个执法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裁判,如此英才就在咱们学校的公共体育部任职,一位80后的足球老师——邢琦。

自从2004年甲A改名为中超之后,顶级联赛中就没有了浙江裁判的身影,直到邢琦的出现,执法过五六十场甲A联赛的的浙江裁判陈纪一评价:“邢琦刚出道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吹得不错。因为他自己一直踢球,所以对犯规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裁判生涯

热爱足球的邢琦在大学时就拿到了裁判证书,2007年成了国家级裁判,2008年获得了执法乙级联赛的资格,2013年成功晋级中甲。今年共有8名中甲裁判获得执法中超的资格,名单公布后,每个裁判都要参加考试。首先是体能考试,要连跑6个40米,每个40米的速度要在6秒2以内,再跑总距离为4000米的10个变速跑。其次是理论考试,40道题答对30道算及格,最后是看20个判罚视频,如果15个视频的判罚判断正确,才能算及格。邢琦通过了所有这些考试,成功获得了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的裁判席位。

梦想开始的地方

邢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踢球,当时他所在的小学特别注意学生在足球运动上的发展,一接触上,他就疯狂热爱上了这项运动。邢琦曾在嘉兴体校踢球,后来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系。当时有老师看中了这颗苗子,建议他试着走裁判这条路,当时他觉得当裁判不如自己踢球有意思,就没往心里去。直到有一天,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邢琦:“你踢球只能踢到35岁,但当裁判可以当到45岁。”这样,他通过考取证书,走上了裁判之路。“做梦都想去中超吹比赛”,他说,“对每个有追求的裁判来说,吹罚更高级别的球赛,是每个裁判的梦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

然而,裁判之路并非一番风顺。在中国,当一名裁判,尤其是足球裁判,须得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前两年邢琦在吹中甲,中甲比赛关注度比较高,一些球迷会骂“黑哨”,媒体也会把裁判的一个失误无限放大,邢琦说:“这些都是裁判必须承受的。我们赛后会看比赛录像,总结自己的执法。对于媒体的指责和球迷的谩骂,如果是无理的,我们看过就算了,不会往心里去,如果计较这些比赛都不用吹了。”

执法经历中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8年前把一个女教练罚到了看台上。当时他吹的是一场省里的女足比赛,一名女教练从比赛开始后不久就一直在抗议,后来甚至谩骂起了裁判。“当时边上一些人,都觉得我可能控制不了比赛了。我一直忍着,然后在我觉得该出示红牌的时候,就到场边把那个教练罚出了球场,后来比赛很顺利地完成了。省里的比赛很少会把教练罚上看台的,但我那次这样做了。我觉得那场比赛我扛下来了,吹后面的比赛时,自己处理现场情况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裁判工作不仅在心理上对人是个考验,生理上也如此,职业裁判的劳动强度极大。因为足球联赛的赛场涉及全国各地,所以裁判每年光是在路途中奔波的时间就很长。邢琦算了一下,去年差不多有100多天是在外地。对邢琦来说,他既是在大学里任教的老师,又是要执行判罚的裁判。学校外地两边跑,人总是会疲惫的。“好在学校对我挺照顾的,一般都会把我的上课的时间安排得集中些,我能两边兼顾到。”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历练中,邢琦培养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公平,公正是他一贯坚持的,对于各种突发情况,他也学会了灵活应对,那就是和教练球员“斗智斗勇”。如果教练和球员有过激行为,你必须先判断他们想要什么,是不是在有意给你施加压力,然后在做出对应的判罚,千万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裁判也是人,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当一名裁判在吹罚之后,自己也意识到执法有尺度掌握不当,理论上,他不会给之前的吃亏一方以补偿性判罚。“裁判内部会议反复强调,我们的工作不是记忆性的,而是‘翻篇儿’的,过去了就过去了。用一个错判去补偿上一个错判,绝对不可取。邢琦说道。

任重而道远

成为中超的裁判,邢琦认为机遇和自己的努力在无形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促使自己梦想成真。却也意味着身上的责任更重大了。“我现在要用更多的时间训练并调节好自己的身体状态,才能让自己做好可以随时上场的准备。”如今,他还是这个裁判阵容中的新人,他需要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在这个队伍里站稳脚跟。

\

上一条:学校召开“等级平安校园”迎评会议

下一条:“我与树大”系列报道之一:春风化雨展新颜 花卉满园一抹春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