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5日,学校校长、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徐绪卿教授、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蒋联海等一行5人赴杭州、嵊州、宁波等地调研,先后深入杭州巾帼家政有限公司、嵊州市社区学院、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研指导。 在听取杭州巾帼家政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常菊对目前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报后,徐绪卿对企业2013年营业额突破亿元表示祝贺,对企业目前在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做出的成绩大为赞赏,同时针对目前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能力素质跟不上需求、社会保险压力大、校企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他着重指出:“现在是家政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企业一方面能派管理层到学校来上课、扩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自考、培训等途径注重在职员工的学历和能力提高。”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蒋联海陪同徐绪卿走访了嵊州市社区学院,该校在月嫂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学校从招工、生源择优化、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建设、评价机制和常态跟踪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相关经验。据悉,截止目前学校共培训了66期、3295位“越乡嫂”分别输送到上海、宁波、杭州、绍兴等地,就业率达到90%以上,2013年学校还招收了健康与护理(家政服务方向)的中职学生。徐绪卿从整体上对嵊州市社区学院在家政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水平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针对该校迫切希望省家政联盟在教学点合作、师资培训、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他提出通过“家政与社区”自考本、专科专业、浙江省家政管理资格证书考试等途径进行对接。蒋联海针对学校提出的教师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发展通道等问题,考虑将会进一步调研走访,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作为省家政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平均每天要接待3000多次的电话咨询及2万多次的网站访问量和100多条的短信咨询,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以及《人民日报》等国内许多家新闻媒体对宁波81890服务模式及先进经验都作过全面报道。徐绪卿在听取了省家政联盟副理事长、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胡道林介绍后,认为这个平台很好,很有推广价值,希望下一步我校家政研究中心还要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政府智囊的作用。校科研处处长朱红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宋斌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自2013年4月18日由教育厅牵头的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成立以来,联盟整合了全社会家政人员培养和培训力量,联系和合作相关学校、家政行业协会、企业、以及主管部门间的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组织机制优化,加快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在推进家政服务发展,提高家政服务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开展了组织内部建设。联盟建立了网站(http://www.heeu.net),用于会员单位的交流,提供社会服务;开办了联盟的刊物,已出了五期《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简报》;组建了联盟办公室成员,负责联盟的日常工作;成立了联盟分中心,在宁波等地多点开展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二是实验室建设。联盟成功申报了2013年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现代家政服务全流程综合实验室”,并已获得120万元的建设费。三是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今年6月,以联盟为平台组织了三期家政培训者省级培训班,来自全省的200 多名家政教师参加了培训。联盟会员单位还组织了家政管理员、服务人员、保育员、月嫂等各类家政服务人才培训班,初步估计联盟成立以来培训人员达到1500多人次。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针对家政企业转型升级的急迫需求,在企业管理的学科框架下招收家政管理本科专业,报到率100%。宁波卫校积极研讨人才培养模式,对家政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教师队伍进行了创新改革,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三替等一些家政龙头企业与一些高校联合,培养家政服务人才。我校还与省教育考试院共同研究、探索“证书+课程”的学历教育模式,积极筹备开设家政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家政人才的培养实施了较为深刻的改革与创新。五是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如与省民政厅讨论养老与家政人才培养与服务方向的共同话题;与地方政府研究联盟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问题;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学术咨询与智力服务等。联盟学术骨干参加了在吉林等地召开的家政学术会议,宣传我省家政联盟的工作机制和成效。联盟还积极深入调研,暑假期间走访了台州、温州、丽水等地,了解各地上半年家政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联盟开展了家政服务与家政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发放了1000余份的问卷,以科学研究支撑教育的有序开展。联盟建立了迅速反应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机制,使产、学、研各机构通过平台实现有效对接。
为了可持续地开展家政联盟的各项工作, 省家政联盟将在近期除了开展上述调研外,还将赴临安、衢州等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对全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与推广服务方面好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摸底,同时了解省家政联盟单位的迫切需求,希望能推动更有针对性、适切性的政策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