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第八届(2025)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通识教育管理人员相聚国美,剖析中国通识教育现状,擘画中国通识教育未来。党委学工部、研工部部长严伟伟、明哲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陈安龙、学工部思政科科长张勇财作为本次申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核心团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原校长林建华,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春声,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等通识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常务理事会主席李猛宣布2025年新批准高校加入联盟高校名单。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澳门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成为联盟新成员。
本次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充分印证了我校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得到了全国同行和专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特别是本次申报基于学校前期书院制与通识教育融合的积极探索,由校党委副书记王军牵头,学工部联动教务处、书院组织团队凝心聚力、多跨协同准备申报材料,最终,在36所申请高校中脱颖而出(联盟常务理事会仅投票批准12所),成为联盟理事单位。


我校自开展书院制以来,不断探索通识教育的育人方式,根据通识教育理念与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围绕学生发展规律,综合学生生活、学习、文化需求,对通识教育与书院制融合育人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一是按照全员育人思想,强化多元主体的教育功能,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协同,建立日常工作交流、协作机制。着力建设人生导师、专业导师、生活导师“三合一”工作机制,构建了通识课、思政实践课、党团课、创新创业课“四课一体” 的课程育人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导师进书院,各专业学院、公共教育机构通过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改革,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导师进书院,与学生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互动。三是推行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创新实践通识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和学生评价,在提升学生自主化、高效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四是强化以协同育人机制为基础,多元育人场景为载体,“三导师育人”为手段的通识教育育人路径,推进通识教育下沉至书院一线,打造了以书院为单位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系列通识育人品牌。
据悉,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于2015年共同发起创立,是在对通识教育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中国高校自愿组成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旨在推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共同探索通识教育的中国道路与多元模式,加强联盟成员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与支持,促进通识教育的国际合作。截至目前,共有95所高校加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