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接轨国际专业认证要求,推进国际化进程,质评中心协同信息科技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对接ASIIN认证机构,制定了专家进校考察的详细工作方案及日程安排。6月9日-10日,ASIIN国际认证专家组一行十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现场考察。副校长陈新民、副校长叶时平、质评中心、信息学院和生环学院教学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师生代表、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

6月9日上午,ASIIN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学校领导座谈会在査济民426会议室举行,陈新民副校长致辞,代表全校师生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效,重点介绍了参与本次认证的三个专业的建设特色和发展成效。他强调,此次认证考察,既是对三个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学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期待通过专家的专业指导,进一步推动专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会上,专家组从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发展、办学经费保障及质量监控保障等维度,与我校分管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展开了深入研讨。针对专家组提出的专业质询,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系统回应和详细解答。

在考察期间,校长李鲁专程会见了专家组全体成员。李鲁校长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就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亲切交流。
专家组通过材料审阅、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我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系统抽查了课程期末试卷、毕业设计等过程性材料,深入检验专业建设成效;深入医工信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场所,对专业的实验设备、教学条件以及科研水平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在校学生及企业代表开展座谈交流,从多维度对我校认证专业的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系统验证和全面评估。


6月10日下午,在ASIIN认证考察总结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Madukar Chandra教授高度肯定我校的软硬件建设成果及认证专业在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专家组对认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模块课程设置、质量保障闭环机制构建、学生就业技能提升、大数据、AI及数字化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建议相关专业进一步对标国际认证标准,持续提升办学水平,追求卓越发展。

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叶时平表示,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既是对我校国际化办学成效的全面检验,更为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学校将系统梳理专家组意见,进行逐条改进,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专业。

陈新民代表学校向专家组的辛勤付出与专业指导致以诚挚谢意。他强调,学校将全面接纳专家组反馈意见,通过建立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设定整改时间等举措,扎实推进整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学校将及时总结认证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范式,为其他专业开展国际认证提供实践参考。

质评估中心将以本次ASIIN认证为契机,持续深化相关专业的国际认证工作。以认证标准为导向,健全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助力专业内涵式发展与国际化建设,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ASIIN认证全名是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即德国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ASIIN是德国最具权威性的自然与工程学科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同时也是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EUR-ACE)的创始成员。经过ASIIN认证的大学工程专业学位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获得承认,其毕业生具备在上述国家作为工程师工作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