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古城探寻民主之光,青春追溯真理之源--崇德书院寻迹余杭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25-06-30 点击数:
作者:夏仙瑶 庞梦媛|编辑:张根彬|审核:

阳光倾洒在青石小径上,雨珠滴落进稻田的水波里。崇德书院寻迹余杭小分队以“品尝真理的味道--古城探民主 青春溯真理”为主题,于2025年6月23日至27日赴杭州余杭小古城村,探寻源远流长的民主文化。

小古城村民主协商展示馆:在馆中感受民主协商的魅力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迈进第一扇门,墙上的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照片里众人围坐在一起,充分彰显了民主协商对小古城村发展的重大意义。每张照片中洋溢的笑容,都生动地展现出为村庄发展谋划路径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登上更高一层,“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这句话庄重地镌刻在墙上,凸显了广泛汇聚人民意见的重要价值。目光向后移,小古城村的发展之路如画卷般缓缓展开。我们观看了“大树的故事”,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大树保护协议的诞生过程,更让大家领悟到“樟树下议事”的深刻内涵。

最后,我们来到第三层,参观民主协商会议室。正前方的党徽,正后方的照片,让小古城村的民主协商文化得以鲜活呈现。透过窗户,远处的村庄景色与室内的民主协商氛围交相辉映,让人深刻感受到小古城村在民主协商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辉煌成就。这里不仅是决策的场所,更是村民心中共同的记忆和骄傲。

樟树下议事:隐藏在樟树下的往昔故事

到达第二站,走进小道,一株树龄达123年的大樟树首先映入眼帘。紧接着,挂在樟树上牌子上的“樟树下议事”几个大字,以及树下那张象征着民主协商之地的石头桌进入视线。讲解员介绍,往昔这里并非石头桌,而是木制桌和竹条凳。从木制到石制的转变,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记录着民主协商的发展历程。

沿着小道继续前行,我们了解到曾经的墙壁、道路等状况远不及现在。过去的路仅能供电瓶车通行,经商议后,向上级部门请示道路修建。这才使得道路得以拓宽,围墙也得到了整修,让小古城村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茶山漫道:绿丛中的文化底蕴

踏入被茶树环绕的道路,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痕迹上,每一声鸟鸣都似乎在诉说着茶的故事。层层青山绿意葱茏,仿佛缕缕茶香在鼻尖悠悠萦绕,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沿途,队员们纷纷停下脚步,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更用心去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茶山漫道不仅是一条通往茶山的道路,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余杭纸伞展示馆:余杭纸伞技艺中的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

我们走进余杭纸伞展示馆,在竹香与桐油的气息中,开启了一场“品尝真理味道”的文化寻根之旅。指尖触摸过承载255年时光的坚韧伞骨,眼中映照着宣纸伞面上流转的千年智慧,我们深深体悟到:一把油纸伞历经70余道繁复工序,正是中华工匠精神“择一事终一生”的真理具象。

从遮风避雨的实用之器,到妆点生活的艺术载体,纸伞的演变映照着国家发展对文化传承提出的新命题。

我们认识到,守护这项非遗,不仅需要敬畏传统技艺中那份“毫厘不差”的真理追求,更要让它在科技赋能与现代表达中焕发新生。当青年举起这把伞,举起的是对民族智慧结晶的珍视,更是以创新赓续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责任——这是民族复兴征程中,我们这一代必须品尝并传递的真理之味。

径山双溪绿道:绿道上的生态实践与共富启示

穿梭于余杭径山如画的双溪绿道,掠过澄澈溪流、摇曳翠竹,更走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守护这片山水,就是守护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正是当代中国青年践行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必须领悟的“真理”。

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烽火中淬炼的民族信仰

在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肃穆的展厅内,我们抚过斑驳的抗战遗物,在历史硝烟中追寻"真理的味道"。凝视"乔司惨案"的悲壮史料,触摸忠烈祠旧址的砖石,那段国共携手、全民抗战的血火岁月在眼前重现——当民族存亡之际,唯有团结御侮、百折不挠方能救亡图存,这是历史昭示的永恒真理。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传递的真理之味,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入追溯和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它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和文化自信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探寻发展之路 —— 浙江树人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实践团赴开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宸寓·云申府调研: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最美人才公寓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