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9点,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专题调研会在我校查济民大厦426召开。中民协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伟其、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葛为民一行莅临调研,校党委书记章清、副校长叶时平,以及来自宁波财经学院、温州商学院等省内15所兄弟高校的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共同参与本次交流。

座谈会上,章清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就。学校目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累计达2.3亿元,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在人才建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年均引进高层次人才超百名。他特别强调,学校自2023年暑期全面启动AI赋能教育专项工作,将人工智能作为民办高校质量提升的关键赛道,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罗伟其表示,此次调研旨在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助力民办高校准确把握AI教育变革机遇。本次调研聚焦三大目标:提炼可推广的优秀应用案例;梳理教学研评管中的系统性挑战;形成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建议与方法。

叶时平作“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树人范式”主题分享。学校依托“掌上树人”一体化平台集成200余项微应用,重点推出基于deepseek的教学智能体、智慧康养垂域大模型等创新应用;构建AI教学“四个一”工程,通过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赋能课堂评价;系统性布局AI人才培养,开设人工智能专业、11个“AI+”微专业及通识课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训促用、以赛促用”的推广模式成效显著,相关实践已获国际认可及央媒、省媒集中报道,成为区域示范标杆。

会上,15所高校代表依次分享了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经验与未来规划,深入探讨当前面临的共性挑战。各校在多维度开展创新实践: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开设 AI 通识课并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育数据中心整合教学数据;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场景;依托竞赛项目实现 “以赛促教”。但当前发展仍面临挑战,存在技术应用浅层化、数据割裂、师资短缺及民办院校经费政策受限等问题。与会者呼吁,由协会牵头建立民办院校数据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重构教师培养体系,深化能力培养;放宽AI专业审批,完善认证标准,推动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罗伟其在总结中指出,各高校积极拥抱AI并取得初步成效,希望各校加强交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共同绘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崭新图景。
会前,校领导李鲁、章清与调研团队进行了亲切地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