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厚植青年学子爱农情怀,锤炼兴农本领,浙江树人学院崇德书院“智慧农业探险者”实践调研团在应钰璐老师带领下,于2025年6月25日至27日赴杭州、宁波两地开展现代智慧农业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宁波大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与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交流,调研团深入探寻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科技赋能:解码未来农场新图景

6月25日,调研团首站抵达杭州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是一座集“农业+科创+文旅”于一体的都市田园综合体,不仅拥有广阔的田野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更引入了太空育种这一前沿科技。在顾总经理的带领下,师生们走进太空农业科技融创中心,这座由浙江省振兴乡村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浙江大学等机构共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展示了我国自1987年以来的太空育种重大成果。300余个航天品种在此试种推广,自动化播种设备精准作业,智能催芽室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生动诠释了“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在实验区,调研团近距离观察了太空水稻、太空南瓜、太空番茄、太空茄子、太空辣椒等多种太空育种作物。这些作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出色,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这些太空农业方面的实践,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农场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等现代化设备遍地开花,尤其是大数据中心的智慧驾驶舱系统,整合5G、北斗导航、智能驾驶、智能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用于实时监测农田的各项数据,包括土壤情况、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物理条件,实现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的无人化作业。这些数据不仅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实践:把脉现代农业新业态

6月26日,调研团深入探访宁波大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感受现代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园区通过智能温室系统实现了精准环境调控,采用复合栽培、墙体栽培、叠碗栽培、DFT栽培等多种新型栽培模式,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平台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更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病虫害防控能力。

随后,卓芬璐总经理为调研团带来了一场题为《无土栽培技术》的精彩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与美好前景。她详细讲解了这项现代农业技术的核心要点:从营养液配比到环境调控,从作物选择到生长管理,系统展示了无土栽培如何突破传统种植的限制。在园区实地参观时,调研团看到青菜、甜瓜等作物在完全脱离土壤的环境中依然长势喜人,充分印证了这一技术的可靠性。“无土栽培代表着农业的未来方向,”卓总表示,“它让农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这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让调研团成员对现代农业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社会调研:探寻智慧农业新路径
调研团在慈溪市商业中心、广场等场所随机发放问卷开展“智慧农业公众认知度”专项调研。问卷结果显示,虽然智慧农业技术能显著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但目前市民接受度仍待提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智慧农业缺乏了解,近一半消费者对新技术农产品持观望态度。智慧农业能大幅提高产量和品质,但要让更多人接受,关键是要做好宣传,扩大知名度,让消费者了解技术优势,才能推动智慧农业更好发展。

6月27日,调研团赴慈溪市周巷镇开展智慧农业专题调研。建鸿果蔬农场负责人桑益挺分享了其智慧梨园的转型升级之路。在父辈基础上,自己对老梨园彻底改造,将梨园种植模式升级,重新栽种梨树。建立了全市首个大面积主干型蜜梨基地,把智能机械入驻梨园,让坐骑式割草机、履带运输机、履带式打药机、田地升降机等机械能够顺利在梨园里穿梭,减少人工成本。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等绿色高效生态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作为新农人的他夯实了创业与发展的沃土,以新理念应对新形势,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为农业赋能,实现了蜜梨种植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周巷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潘一挺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当地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新农人培育成果。“政策扶持下,周巷镇已培育900名新农人,他们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覆盖果蔬种植、育苗培育、腌制食品加工、炒货生产等多个领域。”潘主任举例说明,“这些新农人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自动化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为调研团探索智慧农业推广路径提供了创新思路。

青春筑梦田野 科技赋能振兴

三天的调研行程虽短,但思想的旅程却深远绵长。从杭州田立方的太空育种奇迹,到宁波大龙农业的智能温室系统;从慈溪市民对智慧农业的认知现状,到周巷镇新农人的创业实践——调研团以脚步丈量科技赋能的农业变革,用双眼见证数字时代的乡村振兴。这场沉浸式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现代智慧农业的强劲脉搏,更在心底扎根下“爱农为农”的种子。崇德书院学子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将所见所思转化为兴农行动,把论文写在江南大地上,让青春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